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你不知道的管風琴家的難處

管風琴是相較冷門又困難的樂器,管風琴家的培育也相當不容易,筆者從事管風琴演奏近30年,常遇到一些對管風琴的誤解,或讓管風琴家著實為難的情況,藉此文說明,並抒發一下內心的感受。


每架管風琴都差不多

每架管風琴都是為特定的音樂廳或教堂量身設計的,鍵盤數、鍵盤的排列順序、觸鍵的反應快慢、音栓(控制音色)數,以及相關的配置,都因琴而異。所以在不同的場合演奏不同的管風琴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時間,一方面要快速地熟悉琴的運作方式,同時尋求最佳音色組合的可能性。管風琴的音管很容易受溫度濕度影響,許多教堂管風琴因無恆溫恆濕控制,常會有某個音管突然無預警的無法發聲或有雜音或走音,即便電腦調控的現代管風琴也常出狀況,筆者經歷過各種不可測、驚悚的演奏實況,包括:演奏時琴鍵因潮濕彈不起來而一直發出聲音、某些音管突然亂響、預設鈕當機號碼亂跳、變換預設鈕之後整架琴突然沒聲音等等,所以除了演奏前盡可能把樂曲練好外,也要有突發狀況發生時的臨場應變能力。



彈管風琴和彈鋼琴差不多

多數人以為彈管風琴就等於彈鋼琴加上腳而已,事實上每一項樂器都有其獨特性,管風琴與鋼琴雖然同屬鍵盤樂器,但發聲原理截然不同、觸鍵方式有差異、使用的譜也不盡相同。許多鋼琴曲雖然也可以用管風琴演奏,但兩者的音樂語法還是有所不同,特別是後期浪漫或印象派許多專為鋼琴創作的音樂,技巧複雜困難,音樂的情緒轉換頻繁,又大量使用踏板來營造聲響效果,若用管風琴演奏這類鋼琴曲,則需手腳聲部重新安排、複雜的音栓選用,演奏起來相當困難,成效也不彰,不是任何鋼琴曲都適合用管風琴演奏,所以請勿任意要求管風琴家用管風琴彈奏鋼琴曲目。



管風琴彈管弦樂曲很方便

管風琴雖可營造整個交響樂團的聲響效果,但不像鋼琴可透過指力控制聲部、音量,管風琴是透過音栓來控制音色的變化,聲部多時聲響一定比較龐大、殘響較長。巴洛克式的琴鍵本來就比較重,琴鍵也會隨著音栓數的增加而變得更重,演奏快速音群無法像小提琴般的靈活,所以用管風琴彈奏管弦樂改編曲時,不得不斟酌情況做內容及速度上的調整,以符合管風琴的特性。筆者曾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管弦樂改編給管風琴的曲目,其中一首樂曲左手從頭到尾都是快速的16分音符,總綵排時已告知指揮因爲樂器的限制最快只能彈到某個速度,結果當晚演出時指揮不管綵排時的約定,速度快到16分音符根本來不及彈,當場在台上真是痛苦萬分,不知如何是好。



彈管風琴看指揮很簡單

許多傳統的音樂廳或教堂管風琴常常放在最高或最偏遠處,演奏時得透過小小的後照鏡看指揮,非常吃力。大多數的指揮剛開始排練時還會注意管風琴家是否看得清楚拍點,但常常到了演出當天只顧及一般團員,小聲時指揮動作很小或是拍點模糊,管風琴因距離遙遠,看不清楚,又不能用聽的(會有秒差),真的很辛苦,也增加了出錯的可能性。



教堂管風琴師預備婚禮(或喪禮)很輕鬆

台灣並無全職的教堂管風琴師制度,教堂的管風琴師除了彈主日崇拜外,難免會碰到有婚禮喪禮需要幫忙,這是管風琴師份外的工作。管風琴師本著專業,因應對方的需求,會認真的準備,從花時間思考曲目、練習、預演,到典禮完成,絕不是區區的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再說,「做工得工價」乃天經地義,典禮當事人理應有禮金酬謝管風琴師,我自己會視情況決定是否接受謝禮,但當事者不應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而要求管風琴師免費幫忙。筆者曾經彈過一場婚禮,新人邀請了一群音樂家組成樂團共襄盛舉,婚禮當天大家綵排,接著演出,結果當事人未給音樂家們酬勞作為答謝,真的非常失禮。這不是特例,別的管風琴師也曾有類似的遭遇,在此特別呼籲教會人應體貼管風琴師的辛勞,以禮相待。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7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