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萬彩雙琴》舒密特和楊文信專輯介紹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3CSSBsOmgjioS1_E8F4WEmUmfdVXUFrv

這是在衛武營音樂廳錄製的第三張管風琴專輯,也是首張以管風琴獨奏搭配二重奏的錄音,由合作多年的管風琴家舒密特與大提琴家楊文信共同錄製。舒密特以巴赫的音樂為主軸,巧妙地運用衛武營兩架管風琴不同的特性,透過巴洛克、浪漫以至於近代等不同曲風,以獨奏和二重奏的方式來呈現亞洲最大管風琴的萬彩風情。


三重奏鳴曲是巴洛克時期流行的室內樂型態,也是巴赫非常喜愛的創作題材,他曾為管風琴寫了六首三重奏鳴曲。《D大調古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 BWV 1028》是巴赫專門為古提琴創作的作品,專輯中管風琴的高音聲部與大提琴合成兩個上聲部,搭配下方的數字低音聲部形成三重奏,並採用教堂奏鳴曲「慢---快」四個樂章的形式,兩個樂器以繁複的對位手法進行模仿與對話,技巧性及音樂性都極高。


德國當代作曲家卡爾·霍勒根據聖詩《美哉主耶穌》旋律自由發想而作的聖歌即興曲創作於1950年,全曲充滿了幻想即興色彩,共五個樂章,第一樂章:大提琴如朗誦般地演奏;第二樂章:以管風琴為主奏,大提琴則以活潑動感的撥奏陪襯;第三樂章:樂音如歌唱般地流淌著,抒情而優美;第四樂章:大提琴生動有力地奏出聖歌的旋律;第五樂章:大提琴與管風琴頻繁地對話,是篇幅最長的一首,也是全曲的回顧與總結。


另一位德國現代作曲家亨德密特的《喪禮樂》原是為了追悼英王喬治五世而作的中提琴與弦樂團的組曲。1936119日亨德密特到倫敦首演他的中提琴協奏曲《烤天鵝的人》,不料喬治五世於120日駕崩,緊急商討後,亨德密特趕工完成了《喪禮樂》,並於122日演出這首樂曲來哀悼剛去世的國王。《喪禮樂》包含四個極短的樂章,第一樂章:緩慢進行的音樂瀰漫著送葬的氛圍;第二樂章:安靜而稍快地;第三樂章:活潑生動地,獨奏與樂團間有熱烈的對話;第四樂章:非常緩慢地,樂曲使用了巴赫聖詠曲調《如今我站在您寶座面前》,是全曲最重要的樂章。


 c小調帕薩卡亞舞曲與賦格, BWV 582》原為大鍵琴曲,後改寫給管風琴,是巴赫大型管風琴曲代表作之一。帕薩卡亞舞曲採變奏曲式,共二十個變奏,主題在低音聲部反覆地出現,上方聲部則以變奏的方式呈現。樂曲由低音主題緩緩地拉開序幕,第十二變奏是樂曲的高潮,接著有三個較和緩輕巧的變奏,之後音樂再度展開,直到曲終來到另一個高潮。舞曲之後緊接著賦格,採雙主題形式,除了沿用舞曲的低音主題外,另增八分音符所組成的主題。調性隨著賦格的發展由c小調轉至降E大調、降B大調、g小調等,曲末在低音長音C的襯托下莊嚴肅穆地結束。


 《哭泣、哀嘆、憂慮、猶豫》原是巴赫創作的清唱劇,巴赫也運用了同一旋律在其它清唱劇和b小調彌撒「釘在十字架」中。1859年李斯特最初以《哭泣、哀嘆、憂慮、猶豫》為主題創作了一首鋼琴前奏曲,1862年女兒布蘭丁因難產而死亡,傷心之際,李斯特以近似巴赫《c小調帕薩卡雅舞曲》變奏曲的概念,將鋼琴前奏曲改寫成大型管風琴曲。樂曲共有30個變奏,一開頭是f小調的緩板,兩個音一組的半音動機表現了哀嘆痛苦的情感,隨著樂曲的鋪陳,節奏也逐漸變快,之後進入快板,低音主題改為厚實有力的八度音,情緒也更加激昂,宛如對生命的扣問。之後再回到緩板,類宣敘調的旋律彷彿是一連串的獨白,整首樂曲跌宕起伏,道盡了人世間的悲苦與掙扎。曲末轉為充滿盼望與肯定的F大調聖詠,如同清唱劇最後歌詞所述:「神所做的,都做得很好」,這首作品成為李斯特療傷止痛的安慰。


本專輯的一大特色是兩首根據鄧雨賢的歌曲《望春風》而作的樂曲,一是臺灣作曲家劉聖賢的改編,另一個是德國作曲家施耐德的版本,一首曲調兩種情懷,透過管風琴與大提琴合力傳唱屬於臺灣人的歌。


(撰文|陳相瑜)
~2023-1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