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音契三十



音契,最早稱為「音樂科系團契」,簡稱「音契」,是一群台灣音樂科系的基督徒老師及畢業生於1982年共同發起建立的,1984年正式成為「音契合唱與管絃樂團」,成立迄今已三十年。隨著規模的擴大及永續經營的理念,更進一步地於2001年成立「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藉此宣揚基督理念、推廣優質聖樂、提昇教會音樂水準,並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


還記得當時剛信主不久的我,被邀請參加音契成立之初,於台北浸信會神學院所舉行的聚會。在那裡認識了音契幾位主要發起人:范恩惠、蘇正途、駱惠珠等,這些音樂界的前輩們與我們分享基督徒音樂人的使命及異象,讓我們明白學音樂的目的不單是為了獲得掌聲,更重要的是為了榮耀上帝!





早期音契的固定聚會時間是週日下午,借用位於台北羅斯福路上的「校園書房」樓上,進行樂團及合唱團的排練。會前或會後有講員或是學有專長的音樂家與大家分享信息,讓團員們在精進音樂的演奏能力之外,也透過一起事奉、分享,建立正確的服事態度,並得到屬靈的成長。


80年代初期的台灣,經濟快速起飛,但音樂風氣不若現在這麼成熟,各校音樂系學生之間也少有透過樂團排練交流的機會,當時的音契正好提供了這樣的平台,幫助我們在學校專業的音樂學習之外,有機會學以致用。早期音契樂團人數不足,所以副修小提琴的我也參加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音契的演出曲目除了古典聖樂外,也推廣當代聖樂作品,這讓當時的我眼界大開,因為學校樂團排練曲目多以交響樂為主,少有合唱加管弦樂團編制的曲目,更遑論當代音樂的演出。


音契合唱管弦樂團成立初期,樂團由蘇正途老師擔任指揮,合唱團則由錢善華老師指導。1985年香港小提琴家兼指揮家麥家樂受邀來台擔任台師大音樂系客座教授,音契藉此之便,邀請麥老師來指揮樂團。麥老師當時改編了多首傳統詩歌給樂團演奏,賦予了傳統詩歌新的生命,麥老師的參與,也讓音契的音樂水準更加提昇。


早期音契兩次大型的音樂事奉,分別是1985年的「第三屆基督教青年宣道大會」與1986年的「第三屆世界華人福音大會」。特別是華福大會,主辦單位邀請了著名華裔指揮家林望傑與會,音契因而有幸接受一流的音樂指導,大大地提昇演奏能力,團員們的向心力也更加凝聚。


大學時期,我也參加了兩次音契退修會,一次在關渡基督書院,另一次在台中東海大學,平日一起排練、演奏的朋友,因而有更多相處的機會。現在活躍於職業樂團的黃仲浩、何君毅、陳長伯、于爾恩、劉國蘭,如今仍在音契樂團的蔡純靖、孫自弘、劉子甫、陳怡伶、許泓靈,音契聖樂學苑主任洪頌恩,已成為傳道人的吳大明、黃宗儀、黃奕明、陳玉鳳、謝鴻文、陳永生,還有許許多多在音樂各領域努力奉獻的老師們,都是年輕時期在音契的朋友。


除了每年聖誕節期間於教會舉行的聖樂音樂會外,自1989年起,音契固定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心靈樂篇」系列音樂會,讓更多的人能透過音樂,聽到福音、認識上帝。音契現任音樂總監是作曲家金希文,合唱指導是林舉嫻老師。我學成返國之後參與音契的演出,主要是擔任管風琴演奏。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管風琴與音契合唱團於國家音樂廳的演出,該場合唱指揮林舉嫻老師也甫自美國學成歸國,將浪漫至近代的經典合唱曲目介紹給大家,這套曲目對當時的我及音契合唱團而言,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但是歷經這場音樂會後,使我對管風琴與合唱的配合更具概念,也奠定日後與YMCA合唱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家合唱團、青韵合唱團、拉縴人、金穗合唱團等的合作基礎。


音契三十年了,我們這群創始團員也步入中年。感謝神,音契在我年少時豐富了我音樂及屬靈的生命,成為最美好的回憶。而這群犧牲奉獻的音樂界前輩們的美好見證,更是如同雲彩般地圍繞著我們,永遠在我的心中!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