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用現代鋼琴演奏巴洛克音樂常見的迷思


在指導學生演奏巴洛克鍵盤音樂時,常常遇見一些有趣、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於巴洛克時期流行的鍵盤樂器是大鍵琴及管風琴,現代鋼琴尚未發明,所以用鋼琴彈奏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時,常會有意見兩極的詮釋方式,我就教學上常見的問題來做說明。


1. 觸鍵(articulation)的處理

問學生如何決定每一個音的觸鍵方式?最常聽到的回答是:「八分音符要斷開」。再進一步追問理由時,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前題是要先釐清為什麼巴洛克音樂會發展出這種觸鍵方式,講究articulation的目的又為何?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大多採對位創作手法,特別是「賦格曲」,是對位手法的極致表現。賦格曲少則兩聲部,多則五聲部。由於聲部多,若要將每一個獨立聲部的進行表現的清楚,又能兼顧聲部之間的互動,就有賴不同聲部、不同音型彈法上的對比,才能清楚呈現每個聲部的進行,也因此發展出不同音型不同觸鍵的需求。一般而言,慢速音(如二分音符)、跳進音型傾向斷奏;快速音群(如十六分音符)、級進音型則傾向連奏,但也必須考量樂曲的風格(如優美或活潑),再做整體的判斷,並無硬性規定哪一種音符必須如何彈奏。


巴洛克時期鍵盤音樂所使用的指法也與現代鋼琴使用的指法不太相同,例如:現代鋼琴上行音階右手的大拇指法為123 12345,古代指法則為1234 34 34。指法的運用不同,articulation 的呈現方式也跟著改變。所以彈奏巴洛克音樂應該儘可能地使用古代指法,就更接近巴洛克音樂的原始精神。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勿把articulation 與樂句(phrase)的處理混為一談,以免導致音樂支離破碎。除了判斷連奏或斷奏外,也要顧及全曲彈法的一致性,相同音型、動機,要用相同觸鍵方式演奏。此外,更要注意斷奏應該配合樂曲需要,而有不同類型的斷奏,不應把斷奏彈得呆板僵化。articulation應包含音符時值及音色的處理,音樂才會生動!



2. 踏板的使用

有些人認為彈巴洛克音樂不可使用踏板,理由是大鍵琴沒有踏板裝置,為了模仿(或還原)大鍵琴的演奏方式,所以不應使用踏板。我的看法是鋼琴和大鍵琴是發聲方式截然不同的兩種鍵盤器,演奏巴洛克音樂重點在音樂風格實質內涵的呈現,而不是拘泥於表面的形式。就像汽車和馬車是兩種不同的交通工具(或許不能完全類比),沒有人會瘋狂地把汽車當馬車駕駛。


的確,踏板的使用必須小心、審慎,使用時也力求保持旋律的清晰、聲響的乾淨。但若因為堅持不使用踏板,而讓樂句無法連貫、和弦銜接有困難,又有何益處呢?況且大鍵琴也由於連音全靠手指功夫,因而發展出所謂「手指踏板」的彈奏方式,以便強調出重要音型或和弦的進行。也因為無踏板裝置的緣故,再加上發聲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同一首樂曲大鍵琴的演奏速度會較鋼琴稍慢。再者,《平均律》的前奏曲中,有時出現樂曲結束前很長的持續低音(pedal point)及多聲部和聲的推進,這些都是接近管風琴的聲響概念,如不使用延音踏板,如何表現這種氣勢磅礡、莊嚴肅穆的效果呢?


3. 速度的處理

有很多人認為演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不能有彈性速度(rubato),所以將巴洛克音樂演奏得有如節拍器的速度般固定、機械化。誠然,彈性速度是浪漫時期音樂的特性,在樂句與樂句間給一點空間,有些微的速度彈性,以便營造音樂所需的效果和氛圍。但動人的音樂總是貼近人性的,巴洛克音樂雖然鮮有彈性速度的使用,但是發展出音與音之間(非樂句間)的演奏彈性,以便增強旋律線條的歌唱性,我們稱之為agogic。最好的例子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的前奏曲,如果不運用agogic的演奏方式,這首優美雋詠的樂曲頓時成為單調乏味的分解和弦練習曲。


另外,常見學生習慣性的在樂曲結尾前三、四小節做很長的漸慢,這也是不合宜的。巴赫《創意曲》、《平均律》或《法國組曲》中的各種舞曲,大多是設計精巧的短曲,適度的漸慢可以達到樂曲收尾的效果(一般在結束前一小節,甚或前一拍才做漸慢),但過多或過早的漸慢,會有拖拉感,也不符合樂曲的比例原則。請彈鋼琴的學生多聽聽巴洛克時期弦樂合奏的音樂,會更能明瞭樂曲結尾漸慢的處理。


4. 裝飾音的奏法

首先,要瞭解裝飾音的記譜方式及演奏方式,會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有調整或改變。所以巴洛克時期的裝飾音和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的裝飾音會有所不同,但仍有其脈絡可循。其次,要瞭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不能單單指向老巴赫(J. S. Bach,1685-1750)所創作的音樂。


「巴洛克時期」前後長達一百五十年(1600-1750),大致分成「巴洛克早期」(early baroque)、「巴洛克高峰期」(high baroque)及「巴洛克晚期」(late baroque) 三個時期,老巴赫是身處「巴洛克晚期」集大成的作曲家。在老巴赫之前的巴洛克音樂,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除了德國以外,法國、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各自有其音樂傳統,也有不同的裝飾音記譜系統及演奏方式。這些複雜、不同的裝飾音演奏法,除非是研究古樂的專家,絕大多數的音樂家不清楚也很難去辨認。直到老巴赫的三子C.P.E. Bach(1714-1788)寫了《鍵盤音樂的演奏藝術》(Essay on the True Art Of Playing Keyboard Instruments),在第二章中詳述各種裝飾音的演奏方式以及使用原則,後人就以此為範本來演奏。如今,在《原典版》(Urtext Edition)樂譜的前言中所記載的裝飾音記譜及演奏方式,就是出自C.P.E. Bach 《鍵盤音樂的演奏藝術》中的見解,只要詳加研究,就可彈出較貼近巴洛克精神的音樂。


除了正確的演奏各種裝飾音外,演奏者必須思考如何使用裝飾音。裝飾音是為了使旋律更加優美或華麗,它是演奏者音樂品味的展現,所以過度濫用裝飾音,或將裝飾音與其它聲部工整對齊、呆板的演奏,都失去彈奏裝飾音的原意。


裝飾音的使用有幾個原則:裝飾音較適合使用於長音符或速度較慢的樂曲;裝飾音要彈清楚,不是彈愈快愈好;裝飾音不限定只在右手高音旋律使用,左手也可以加裝飾音;裝飾音要歌唱、彈法要自然,它是旋律線條的一部份;裝飾音要合乎音樂情感的表達(如悲傷或愉悅);譜上未記載的地方,演奏者可視樂曲需要自行加上裝飾音,但必須符合樂曲的風格;並與樂句的調性、和弦搭配得宜。要能彈出有品味的裝飾音,必須訓練耳朵,仔細聆聽裝飾音是否清楚?速度是否合宜?比例是否恰當?音樂是否歌唱?有良好的聽覺,才能彈奏出優雅、有品味的裝飾音。


巴洛克時期距今已三百年之遙,現今的音樂家沒有人聽過巴洛克當時的音樂是如何演奏的,我們僅能就現有的文獻記錄去揣摩巴洛克音樂的精神,來演奏我們心目中所謂的「巴洛克音樂」。但是音樂演奏的好壞、品味高低,仍有其客觀標準,若巴洛克音樂的演奏理論與受過訓練的聆賞經驗相互衝突時,就應該抱持著懷疑、探究的精神去思考其中的問題所在,而非老師說什麼,就依樣畫葫蘆的去彈奏。老師的角色,只不過是幫助學生培養美好音樂的鑑賞能力罷了。「學而不思則罔」,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發展出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和品味,你的耳朵,才是你最好的老師。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