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湄老師是法國索邦大學20世紀音樂與音樂學博士,對現代音樂有深厚的學養,也致力於現代音樂的推廣。《長笛與鳥歌》音樂會除了韋瓦第和梅湘的作品我因為演出過比較熟悉以外,其它樂曲都是第一次聆聽,甚至連作曲家也是首次接觸,其中創作於2019年的《紅色名錄之鳥》、2011年的《鳥之夢》以及2017年的《鳥兒的天堂》均為台灣首演的作品。
長笛的音域、音色及技巧的特性,本來就是詮釋鳥鳴的最佳樂器,大家熟悉的音樂欣賞入門作品《動物狂歡節》和《彼得與狼》都使用長笛作為鳥兒的代言人。《長笛與鳥歌》音樂會陳惠湄老師透過作曲家們的視角和想像,發揮長笛技巧的最大可能性,有系統地羅列出各種鳥類的鳴叫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大飽耳福。
美國女性作曲家傑妮布蘭登(Jenni Brandon)給中音長笛與鋼琴的《鳥之夢》令我印象深刻,之前只在長笛合奏團的演出看過中音長笛,它的音色會讓人聯想到中國的簫或是日本的尺八。《鳥之夢》序奏及末段的華彩樂段低沈而略帶傷感的笛音,不禁讓我想起充滿漂泊與思鄉情懷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不知鳥兒的夢裡有些什麼故事?
音樂會後和好友一起步出演奏廳,聊到在影音娛樂氾濫、各種表演充斥的現代,吸引我們來聽音樂會的原因是什麼?除了演奏者的個人魅力外,音樂會主題的規劃也是一個重點,陳惠湄老師《長笛與鳥歌》無疑是成功的,透過以鳥鳴為靈感的樂曲,讓我們更認識長笛的表現力,也領略大自然的詩情與美麗。
~2024-6-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