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音樂的極境》薩伊德


《音樂的極境》(Music At The Limits)是著名的音樂、文學、政治評論家薩伊德(Edward W. Said,1935-2003的音樂評論集,全書收集1983-2003年間薩伊德的音樂評論,他以專業樂評家的角色闡述其對當代音樂、音樂家、音樂會、音樂著述等的獨特觀點。


 薩伊德(1935-2003)是生於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美國人,幼時居住耶路撒冷及開羅,接受英式教育,哈佛大學英國文學博士,1963-1991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教授。薩伊德以文化評論著稱,他的著作《東方主義》、《文化與帝國主義》、《鄉關何處》、《遮蔽的伊斯蘭》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著作,他以其特殊的成長、受教背景,揭櫫迥異於西方霸權思想的東方觀點。




圖片出處:http://ppt.cc/eTui






圖片出處:http://ppt.cc/dzQz



薩伊德也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歌劇評論家。除了《音樂的極境》外,音樂的相關著作有《音樂的闡釋》(Musical Elaborations)、與巴倫波因合著的《平行與弔詭》(Parralles and Paradoxes)、遺作《論晚期風格》(On Late Style : Music and Literature Against the Grain)。


1990年代初,薩伊德在倫敦邂逅猶太音樂家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此後的近十年,這兩位有著相似複雜,甚或對立的國族背景之思想者,就共同關心的音樂、文化、社會問題相互切磋,並於1999年在德國威瑪共同創立了「西東樂集工作坊」,致力於讓年輕的以色列與阿拉伯音樂家超越種族藩籬,共同工作成長。


《音樂的極境》所收錄的文章,主要是薩伊德擔任《The Nation 》雜誌樂評期間所寫,全書共分三部分,1980年代、1990年代及2000年以後。論述範圍極廣,評論涵蓋了:作曲家、歌劇作品、歌劇製作演出、音樂節、音樂會曲目的安排、指揮家、歌唱家、鋼琴演奏家、音樂著作等。前言是與他惺惺相惜的指揮家好友巴倫波因所寫的。


 薩伊德對當前音樂教育越來越專門化,提出強烈的批評。現代音樂教育生產技巧勝任的演奏家,但擁有的理論和音樂學的相關知識非常的淺薄,對此他感到憂心。此外他也對歌劇和文本之間的關聯性、社會背景、詮釋角度,提出精闢的見解。全書多次討論顧爾德(Glenn Gould)、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華格納(Richard Wager)、巴倫波因,顯見薩伊德對他們的推崇與重視。


現今的時代,已少有像薩伊德這種博學多聞、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了,《音樂的極境》所收錄的文章或許受限於其評論的年代,但它著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既寬廣又有深度的視野。音樂家不該甘於當音符的發聲機,每個音樂工作者都應該提昇自己的高度,以知識分子自居,成為文化、藝術的推動者。借用顧爾德1964年對多倫多大學畢業生的演說:「音樂和正面事物相關,不是一種可以分析的商品,而是從負面事物劈出來的...,用來抵抗四面八方包圍它的那片負面虛空。」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