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我為什麼要學音樂


近幾年來,因大環境的快速變遷,一職難求,音樂圈也常常聽到「學音樂吃不飽,餓不死」的説法。除非是走流行音樂路線的票房歌手,「音樂家」向來不算是賺錢的行業,比起醫生、律師,音樂家肯定是「投資報酬率」很低的職業,所以若用投資的角度看待學習音樂一事,絕對是算盤打錯了,勸你早早轉行。但是「吃不飽,餓不死」的感歎,也讓我我不禁反思:「我為什麼要學音樂?」「學音樂的目的為何?」,若我有肯定的答案,才能心安理得、理直氣壯地給學生、後進一些指引。以下是我學音樂的理由。


1. 學音樂讓你變聰明:科學家証實大肌肉的鍛鍊對身體健康有益,而小肌肉的鍛鍊則能刺激大腦的發展,拉琴、彈琴即是高度小肌肉的運用與訓練。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當音樂家演奏樂器時,大腦中掌管視覺、聽覺及動作區域會活化。隨著練習及演奏次數增加,這種腦部活化現象也會隨之增強,因而能帶來更多好處,如:更佳的專注力,更完善的規劃力,更強的策略運用能力,更好的記憶力等。所以學音樂的孩子不只是不會變壞而已,還會變得更聰明。



2. 學音樂有助於其它科目的學習:科學家証實音樂家演奏時腦部活躍的區塊與語言的區塊相近,而語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音感的訓練更是有助於我們學習外語時對於發音的掌握。古希臘教育或是孔子所提倡的「禮樂射御書數」,也都強調學習音樂的重要性。


3. 學音樂培養耐性、毅力:「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任何高度技巧性技藝的學習,都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學習樂器也得經歷這樣漫長的養成過程。當別的孩子上網打電動、遊山玩水時,學音樂的人要能沈得住氣,專心練琴。若能將這種精神運用於任何領域的學習,都是成功的關鍵。


4. 學音樂培養精確度:華人一直都有「差不多先生」的稱呼,做事不講究方法;凡事馬虎。但是音樂演奏要求高度的精確度,舉凡音準、節奏、速度、聲部之間的平衡,甚至於音樂的表情與力度表現等,都有明確的要求。這種精確度的訓練,會養成音樂家注重細節,凡事力求盡善盡美的態度。


5. 學音樂培養抗壓性:不管是考試、表演,或比賽,上台演奏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因為上台只有一次的表演機會。所以除了充分的準備外,抗壓性也是需要磨鍊的,如何在神經緊張、身體不適等壓力下還能正常的演出,這樣的訓鍊,有助於我們面對真實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6. 學音樂培養團隊精神:除了鋼琴獨奏外,大多數樂曲講究團隊合作,小至室內樂,大至交響樂、合唱曲、歌劇等,都需要團隊的協調、合作,才能演奏出美好的音樂。這也促使音樂家在具備個人特色外,更要學習如何尊重別人、與別人配合。


7. 學音樂能增進想像力、抽象思考能力: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抽象,卻又與其它藝術最能緊密結合的。音樂中有畫面,如:韋瓦第的「四季」、貝多芬的「田園」、德步西的「月光」「海」、理查.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詩」等;音樂中有故事、劇情,如: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葛利格「皮爾金組曲」等;音樂中有舞蹈,如:巴洛克時期各種不同風格的舞曲、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等;音樂中有文學,如:蕭邦「前奏曲」,是一首首美麗的短詩;孟德爾頌「無言歌」、李斯特「巡禮之年」,則是一篇篇旅遊散文。再試想,恐怖片沒有配樂,還恐怖嗎?選舉造勢場合沒有音樂,還悲情嗎?就連綜藝節目都要有keyboard 老師的音效,才能炒熱氣氛呢!


8. 學音樂培養感受力、同理心:真正動人的演奏,都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學音樂必須仔細體會、揣摩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是什麼。若能將抽象的聲音轉換成打動人心的音樂,必定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及表達力,而這種感受力及表達力正是與人相處時所需的。所以一個真正的音樂家必定是具有同理心、溫暖的人。


9. 學音樂培養氣質:學音樂,就是學習美。歷經美感的陶冶,自然能成為氣質優雅的人。


10. 音樂能怡情養性、撫慰人心:音樂具有高度療癒作用,也能激勵人心!人在心煩或情緒低落時,可能沒胃口吃飯、沒心思看書,但絕對能聽聽音樂。每當我尋求平靜時,就聆聽巴赫「平均律」「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等;需要生命的樂趣及希望時,就聆聽莫札特的協奏曲;而貝多芬的音樂,則賦予了我生命的意義及生存的勇氣和力量;蕭邦讓我體會事物的美好與悸動;柴可夫斯基代我宣泄最深沉的苦痛和掙扎...。每首偉大不朽的樂曲,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處境中,為我們發聲、表達出內心不可言喻的情感!


11. 音樂是永遠不變的朋友:每個人都只是別人生命中的過客,即便是愛我們的父母、結婚幾十年的老伴,都有分離的一刻,但是音樂可以是我們一輩子的朋友,永遠陪伴我們、守候我們。


12. 音樂是神所喜悅的:世界上各大宗教儀式進行時,都少不了音樂,而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更是喜悅人類用音樂來歌頌祂。舊約聖經裡,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利未人,就是被揀選出來用音樂事奉上帝的。整個西方古典音樂史也幾乎與宗教音樂劃上等號,其中最偉大的作曲家們重要的作品大多是用來榮耀、讚美上帝的,如巴赫「b小調彌撒」、韓德爾「彌賽亞」、海頓「創世紀」、莫札特「安魂曲」、貝多芬「莊嚴彌撒」、孟德爾頌「以利亞」、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佛瑞「安魂曲」、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等。因而我們得以透過聆聽、演奏音樂,體會上帝的偉大、奧祕,一窺天堂、永生的美好!


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將是一個錯誤。」對我而言,音樂不只是工作,它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態度 。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新任音樂總監Andris Nelsons曾說當音樂家是一種特權:「音樂是奧秘,難以名狀、無法框限,它述說的是我們對生死的探問...」學音樂或許不能讓你發財,但肯定是對生命最好的投資,音樂可以豐富你的人生、使你成為更好的人,音樂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資產。所以學音樂的年輕學子們,音樂不應該是你無奈、不得不的選擇,而是無怨無悔的終生志業!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1 則留言:

music 提到...

謝謝分享!學音樂的好處真的很多,另外堅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學音樂的過程也會有很多困難的地方,學習如何堅持也是在學音樂中能學習得到的過程!!

另外想分享和音樂有關,可以找尋 MusicMap,平台上有音樂活動音樂老師鋼琴調音,有興趣可以上去網站上找尋合適音樂相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