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拉特利專輯《Voyages 》評論

~此文原刊載於《Muzik》雜誌118期、2017年四月號~


對於管風琴唱片的收藏者而言,除了對演奏者的偏好以及對曲目的興趣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演奏家所使用的管風琴。因為管風琴本身及管風琴的建置地點(音樂廳或教堂),都不可避免地決定了錄音的結果。全球知名的巴黎聖母院管風琴演奏家拉特利(O. Latry),他的新專輯《旅程》(Voyages )於甫落成不久的巴黎愛樂廳錄製,彈奏的是Rieger公司所建置的管風琴,這張專輯也是這架琴的第一張錄音。Rieger管風琴由近7000根音管組成,有91個音栓、四層手鍵盤。對於想瞭解巴黎愛樂廳管風琴的人來說,這張專輯是一探究竟的好選擇。





此專輯所收錄的曲目可稱得上大眾化,全是知名的管弦樂曲和鋼琴曲的改編曲,包括:哈察都量《劍舞》、法雅《火舞》、聖桑《骷髏之舞》、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佛瑞《西西里舞曲》、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與伊索德的愛之死》、孟德爾頌《莊嚴變奏曲》、德布西《沉沒的教堂》、蕭邦《E小調前奏曲》等等。對於改編曲的看法本來就見仁見智,但若不帶著對原曲先入為主的觀點,換個角度來看的話,這些樂曲改編後的效果算很不錯。拉特利的演奏技巧一流,音栓(音色)的選用也很巧妙,讓每首樂曲增添了新的風味,別有一番不同的感受。特別是孟德爾頌《莊嚴變奏曲》,拉特利根據每個變奏的特性所做的音色安排,讓層次更分明、氣勢更顯恢宏,德布西《沉沒的教堂》同樣也令人驚豔。但蕭邦《E小調前奏曲》這類精緻小品,其音樂性體現在音與音之間音色幽微的變化、和聲細膩的轉折,管風琴的演奏相形失色,少了鋼琴的詩意和靈性。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前奏曲與伊索德的愛之死》,旋律緩慢的變化與鋪陳,展現了華格納音樂獨特的戲劇性張力,管風琴雖可營造交響樂團豐富的聲響,但個別聲部的音樂性稍嫌不足,因而削弱了音樂整體的表現力。


管風琴是相較冷門的樂器,也總是和巴哈或宗教音樂聯想在一起。這張名為《旅程》的專輯,讓人耳目一新,透過管風琴的改編演奏,帶領我們到多個國家,神遊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音樂世界,並領略管風琴的俗與聖,也算是一種新的體驗吧!



          《Muzik》雜誌118期、2017年四月號



  《Muzik》雜誌118期《Voyages 》唱評內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