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城市風景》唱評

衛武營音樂廳自開館以來,常邀請國際頂尖管風琴家來衛武營演出,並藉此之便為衛武營管風琴錄製專輯,透過大師們的演奏,讓這架亞洲最大管風琴美麗的聲音向全世界綻放。法國管風琴家提耶里·艾斯卡許也不例外,他於202410月中旬來台演出時,亦受邀錄製管風琴即興演奏專輯《城市風景》,這也是衛武營管風琴的第四張錄音。


提到即興,自然會聯想到爵士樂這個在古典音樂中幾乎式微的演奏方式,卻在管風琴領域被保留下來,不論是教會禮儀崇拜,或是早期默劇伴奏,即興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法國管風琴學派在此傳統中獨樹一幟,而集作曲、管風琴演奏與即興三種音樂才華於一身的提耶里·艾斯卡許更是當代指標性的人物之一。


《城市風景》這張專輯最吸引我的,莫過於它以即興演奏為核心的企劃構想。經典的管風琴曲目,如:巴赫、魏多(C.M. Widor)或梅湘等,早已被多位名家反覆錄製,《城市風景》則是記錄艾斯卡許音樂人生的旅遊札記,彷彿孟德爾頌創作《無言歌》或李斯特的《巡禮之年》,他以作曲家的靈光與藝術家的視角,描繪出那些在他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


艾斯卡許的演奏熱情而詩意,華麗中蘊含嚴謹,善於運用音色的對比與節奏的張力營造戲劇性,他的即興創作彷彿經過精心設計,兼具結構與靈動。《城市風景》共記錄了九座城市之聲,依序為巴黎、聖彼得堡、牛津、高雄、維也納、布宜諾斯艾利斯、伊斯法罕、紐約,以及一座幻想之城。這些被艾斯卡許稱為一首首「小型交響詩」的即興作品,更像是一幅幅音畫,以衛武營管風琴豐富的音色為顏料,勾勒出每座城市獨特的氛圍與風貌。例如:巴黎的繁華絢麗中隱約帶著懷舊愁緒;聖彼得堡冷冽陰鬱底下蘊藏著堅韌與悲壯;牛津散發著古典與理性的光輝;港都高雄則以海風與熱力交融的節奏低吟。


《城市風景》是一張別具一格的音樂專輯,值得珍藏。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創意,只需要我們以好奇心和想像力去發現、去感受。這或許是《城市風景》帶給我們最美好的啟發。


~2025-10-16~

《巴黎額詠合唱團2025訪台之旅》親歷


頗富盛名的巴黎額詠合唱團(Choeur Grégorien de Paris)由 Louis-Marie Vigne (1953-2022) 於1974年創立,旨在保存並推廣此一天主教會歷史最悠久之聖樂傳統,歷經多年的籌劃,該團終於在2025年10月首度訪台,並於10/18-10/22帶來一系列的活動與演出。我有幸參加了10月18日在輔大淨心堂舉行的「額我略歌曲示範講座 」、「額我略歌曲晚禱工作坊」以及「晚禱」三項活動。

額我略歌曲(或稱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是羅馬禮中最古老的聖樂形式之一,形成於8至9世紀。它是單聲部、無伴奏、使用拉丁文的禮儀音樂,強調「使祈禱成為音樂」。旋律常以重複音呈現,平靜莊嚴而具默觀性,現存的額我略歌曲約一萬二千首,傳統上歸功於教宗聖額我略一世(Gregorius Magnus, 約590–604) 的編訂整理,但實際上是羅馬與高盧聖歌融合的成果。

額我略歌曲主要應用於彌撒(Mass)與日課(Divine Office),彌撒中又分為常用經文(Ordinarium Missae)與專用經文(Proprium Missae)。歌唱的角色則包括神父、執事、獨唱及合唱。

早上十點的「額我略歌曲示範講座 」以《聖母頌》(Ave Maria)開場,主題為「額我略歌曲的瑰寶」。講者列舉並請額詠合唱團示範演唱多首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關於耶穌降生的《聖母讚主曲》(Cantique Magnificat);讚美詩(Hymn de Laudes);常用彌撒歌曲(如垂憐頌、光榮頌);主祭唱的《常年期主日感恩頌導言》(Praefatio de Dominicis Per Annum);彰顯基督聖體奧跡的《領主詠》(Communion Hoc Corpus),到耶穌復活後40天、五旬節充滿活力的繼抒詠《聖神請降臨》(Séquence Veni Sancte Spiritus)等六大瑰寶。

下午兩點的「額我略歌曲晚禱工作坊」則實際教導大家以羅馬式拉丁語發音朗誦「晚禱頌」,並學習閱讀四線紐姆譜(Neumatic notation)。配合禮儀進行,學員還要熟悉領唱、齊唱、男女輪唱,以及起立、鞠躬等禮儀動作。

下午五點,全體會眾—包括巴黎額詠合唱團團員與工作坊學員—靜默就坐,常年期主日晚禱在淨心堂管風琴師潘天銘老師莊嚴的即興前奏下展開,學員們努力唱出剛學的額我略歌曲,雖然還不能朗朗上口,但在悠悠吟誦中,音樂與禮儀融為一體。我的內心平靜而祥和,並在眾人合一的歌聲與祈禱中,感受到與三一真神的密契共融,是一場極為難得、深具靈性的體驗。


巴黎額詠合唱團影音連結:






~2025-10-18~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高雄車站共感空間計畫開幕音樂會


新高雄車站已於2024年年底落成啟用,由侯林設計與德國Urbanscreen團隊共同策劃的「高雄車站共感空間計畫」六項公共藝術作品「聽蒸汽、看時間、掛燈籠、停樹下、染色彩、映回憶」也於2025年7月陸續完工,並選在中秋佳節前夕10月4日於中央下沉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幕活動《拼場》音樂會。

《拼場》音樂會邀請管風琴家余曉怡、希望合唱團、A_Root同根生樂團、金曲歌后曹雅雯以及夕陽武士共同演出。曲目以火車或車站為主題發想,並加入多種台灣元素,包括台語歌曲、客家歌謠、原住民音樂等,充滿活力與熱情。

其中最有趣的是開場的表演《Kopenhagener Eisenbahn Dampf Galopp》,由侯林設計的兩位建築師、德國Urbanscreen藝術家、高雄車站站長客串,與管風琴家余曉怡共同演出,他們有的敲鐘、有的鳴笛吹哨,將我們熟悉的車站記憶融入音樂之中,好不熱鬧!

「大笙小笙PK」則別出心裁地選用巴赫最著名的《d小調觸技曲》,讓管風琴與笙這兩個東西方最古老又同源的樂器相互拼場,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此外,「希望合唱團」原住民兒童清亮純淨的歌聲、樸實活潑的舞蹈,以及曹雅雯優美抒情的嗓音,也格外動人。

今年一月我曾到匈牙利,參觀管風琴公司POM為高雄車站打造的管風琴,《拼場》音樂會則見證了這架琴正式啟用的歷史性時刻。祝福高雄車站,成為在地人的驕傲,也為我們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和感動。

~20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