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2016年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音樂節開幕音樂會

「中國交響樂之春」音樂節創辦於2008年4月,每兩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一次,為期一個月,至2016年已舉辦了五屆,是中國最重要的交響樂盛會。北京國家大劇院以促進中國交響樂發展、鼓勵中國音樂創作為己任,透過「交響樂之春」音樂節,提供了一個平台,廣邀中國各大樂團參與演出,每場音樂會均有中國作曲家作品發表,藉此帶動中國音樂的創作、促進交響樂團的發展,並提升中國觀眾聆賞音樂的內涵。



「交響樂之春」音樂節有幾個特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參演團體最多。今年參與盛會的樂團包括了:貴陽交響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山東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杭州愛樂、瀋陽交響樂團、西安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國際青年管弦樂團、台灣長榮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我於2016年4月5日率台灣高校音樂教師參訪團到北京參訪,與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兩校進行學術交流,因而恭逢其盛,於4月8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聆聽第五屆中國交響樂之春開幕特別音樂會:「歷史的回聲-中國交響樂早期作品專場音樂會」。



                                                   台灣高校音樂教師參訪團




第五屆「交響樂之春」開幕音樂會由貴陽交響樂團擔綱演出。成立於2009年的貴陽交響樂團,是中國第一家民營企業獨資成立的樂團,外籍團員(含台灣)比例近三分之一,是一支非常國際化的樂團。本場音樂會指揮陳佐湟博士,現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是貴陽交響樂團的創團指揮,同時也是貴陽交響樂團終身榮譽音樂總監。我於2015年6月受邀到貴陽大劇院與貴陽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整場「管風琴與交響樂團」音樂會,今年又在北京聆賞他們的演出,並接受貴陽電視台的訪問,真的是特別有緣份。


        陳相瑜與貴陽交響樂團行政人員過青(左)合影



20世紀前期,中國作曲家們接受了西方音樂教育的洗禮,開始創作交響樂。其中有些作品流傳至今,但未曾留下影音資料,或是從未被演出過而有失傳之虞。本場音樂會「歷史的回聲」旨在演繹這些深受西方交響樂影響,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中國交響樂曲。音樂會曲目依序是:蕭友梅《哀悼進行曲》(1916),黃自《懷舊》(1929),馬思聰《思鄉曲》(1937),李四光《行路難》(1919),馬思聰《塞外舞曲》(1937),賀綠汀《大世界》(1937,選自電影「馬路天使」),賀綠汀《荒村夜笛》(1937,選自電影「春天來了」),賀綠汀《吉森德瑪》(1945),賀綠汀《晚會》(1940,選自電影「馬路天使」),林聲翕交響詩3首《海、帆、港》(1944-1946)。


                           台灣高校音樂教師參訪團攝於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哀悼進行曲》(1916),是蕭友梅為了紀念國民革命戰友黃興、蔡鍔,仿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慢板樂章而作的進行曲,為中國第一首管弦樂作品。這首作品能於一百年後重見天日,並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世界首演,意義格外深遠。《懷舊》(1929),是黃自在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期間所創作的作品,曾獲得當年畢業音樂會首演的殊榮。賀綠汀的多首管弦樂小品,則是為中國早期電影所創作的音樂。有「中國小提琴第一人」美譽的馬思聰,是北京中央音樂院首任院長,他的創作常取材自邊疆民謠、地方色彩,作品特別具有中國風味。林聲翕,曾隨蕭友梅、黃自學習音樂,在抗戰時期於重慶創建了中國第一支交響樂團「中華交響樂團」,其三首交響詩《海、帆、港》(1944-1946)也是於本場音樂會舉行世界首演,與蕭友梅、黃自的作品前後呼應,頗有承先啟後的意涵,也展現了演出單位在曲目安排上的用心。音樂會中最特別的作品,乃地質學家李四光所創作的無伴奏小提琴獨奏作品「行路難」,這是他停留歐洲時,在朋友聚會中懷念祖國、思念故土的即興感懷之作。


                                                 陳佐湟與貴陽交響樂團



這些中國交響樂的先行者,個個經歷了大時代的動盪和磨難,他們的一生及所創作的音樂作品,構成了一部血淚的中國現代音樂史。「交響樂之春」開幕音樂會所呈現的作品,歷經時空環境的變遷,在百年後的今天客觀地評價,或許音樂語法有點過時、作曲技巧也稍嫌生澀,但卻真實地呈現了中國現代交響樂的發展風貌,其歷史意義及價值不容忽視、抹滅。我何其有幸,能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欣賞這場特別的音樂會,並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內心激動莫名。


                                      國家大劇院內巴赫雕像


             
                                  貝多芬雕像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6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