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2015與貴陽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難忘經驗

2015年的6月6日德國科隆大教堂的管風琴家因簽證問題,取消到中國貴陽的演出。貴陽交響樂團在時間急迫的情況下,輾轉透過國家交響樂團(NSO)及台南神學院音樂系系主任劉信宏教授聯繫我,詢問我於6月13日在貴陽代替演出的可能性。這是整場管風琴與管弦樂團的音樂會演出,曲目包括了: Albinoni, Adagio for Organ & Strings in g minor ; Poulenc, Organ Concerto in g minor ; Saint-Saëns, " Organ " Symphony,外加 ㄧ首安可曲。


我猶豫了。ㄧ方面,這是每個音樂家夢寐以求的演出機會;另ㄧ方面,6月10日及6月20在台灣還有兩場演出,學校也適逢期末考,教學和音樂會已是相當沈重的負擔,實在沒有餘裕迎接這麼大的挑戰。但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我凡事都能做」,考慮了一下,我決定勇敢接受挑戰、全力以赴!





                               貴陽大劇院音樂廳戶外大型音樂會看板



                                                      貴陽大劇院音樂廳正門



                                  
6月11日搭乘南方航空直航班機,於下午三時多抵達貴陽,四點就直奔貴陽交響樂團所在地—貴陽大劇院音樂廳。從上海租運來的全新樂蘭(Roland)電子管風琴已安置在音樂廳的舞台上,我的考驗也即將開始。這架琴的手鍵盤有兩層、音栓數不到30個、音栓的預設鈕各5個,並不符合普朗克協奏曲樂譜上的要求,我從下午4點直到晚上10:30,才把普朗克的音色變化全部設定完成。期間也請樂團的周涇波先生與陳遠皓小姐支援,擔任音栓助理,協助音色的轉換處理。這兩位團員從來不知道管風琴演奏時的音栓變化是怎麼一回事,接受了極大的挑戰,又陪著我餓肚子工作,非常配合、毫無怨言,這種敬業精神真令我感佩!


                                                         貴陽大劇院音樂廳


                                                          樂蘭( Roland )電子管風琴


                                                         手鍵盤、音栓、預設鈕


 
                左起:陳遠皓、陳相瑜、周涇波



第二天(6月12日)早上10點要與樂團排練。時間往前推,樂團團員們會在9:30後陸續抵達,所以我與周涇波、陳遠皓相約9點排練普朗克,以免與樂團綵排時手忙腳亂。由於我尚未有自己的練習時間,所以再提前至8:30先行預備。沒想到這架電子管風琴是最新的款式,需要使用USB隨身碟才能儲存資料,結果前晚辛苦設定好的音色全部不見了,幸虧風琴技師苗佳先生全程陪同,趕緊借了USB隨身碟來,我只好再重新設定ㄧ次,但也錯失了練琴的時間...


上午排練聖桑管風琴交響曲。這是我熟悉的曲目,但是不同的樂團、不ㄧ樣的演出場所,音響效果很不同。此外,電子管風琴的效果畢竟和真正的管風琴(pipe organ)有差距,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微調,再加上之前普朗克的協奏曲用掉我全部的時間,所以我只能現場邊彈邊調整。指揮陳佐湟先生音樂的詮釋很細膩,非常講究管風琴大至和整個樂團的分庭抗禮;小至和弦樂、和木管、或和長號之間的樂句對話音色及音量上的和諧,這在在都是挑戰,但也讓我重新理解這首經典作品的詮釋方式。


中午與樂團排練完,花5分鐘隨便吃個三明治,12:40與兩位音栓助理把協奏曲練過一次,由於樂曲變化複雜,再加上不熟悉音栓操作方式,所以兩位音栓助理仍然頻頻出錯,實在令人緊張。1:30下午的排練開始,我與陳指揮商量先整首樂曲走一次,讓樂團和音栓助理能感受一下這首協奏曲的整體性,之後再練細節。普朗克的管風琴協奏曲共分為7大段,音樂充滿變化、曲折,時而莊嚴肅穆、時而輕鬆詼諧;時而內斂感傷、時而慷慨激昂,猶如真實人生中的低谷高山!


樂團綵排結束是下午4點,此時的我已精疲力竭,但是我個人的練習時間才正要開始。我把今天排練時待修正的地方挑出來,做音量、音栓上的確認和調整,並把協奏曲中高度技巧性的樂段反覆練習,直到到6點。吃完晚飯,再接再厲地練習協奏曲,也順便把一直無暇顧及的Albinoni及安可曲練了一下,直到10點。保安人員為了配合我練琴,也辛苦加班到10點,並貼心的送上茶水,真是非常感恩!


6月13日是演出的日子,早上10點我與樂團還有一次總綵。和前一天一樣,我8:30提前預備,9點和音栓助理練習,這次失誤已經減少許多,但仍有一些明顯的錯誤,我再三提醒、叮嚀兩位音栓助理,並於譜上標注了許多記號。與樂團總綵時,已經比12日進步許多,雖然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但是已經較有把握,心情也漸漸穩定下來。中午同樣吃三明治配咖啡,與台籍團員們小聊了一下,再繼續投入練習,把許多的細節做最後的確認和修正,直到3點,才回旅館休息。


晚上的音樂會是8點開始。6:30我提前抵達,確認所有音栓設定無誤,在與音栓助理做演出前的最後一次練習之後,我獨自坐在偌大的音樂廳裡,傾聽、感受迴盪在其間的樂音與聲響,並獻上真誠的祈禱,感謝上帝的帶領與同在,過去幾天與時間賽跑的歷程也即將告一段落...




貴陽交響樂創立於2009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勵下,成立了這支中國第一個企業獨資的民營交響樂團。團長黃志明先生是事業有成的大企業家,熱愛音樂,也是業餘的中提琴演奏家,其夫人王小星女士更是貴陽地區著名的鋼琴家,也參與了這次聖桑管風琴交響曲的演出。貴陽交響樂團的成員約80人,樂團團員的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除了本國籍的團員外,有10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團員。值得一提的是,還有11名來自台灣的優秀演奏家,包括了中提琴首席王意權、大提琴首席潘怡慈、長笛首席胡志瑋,此外,還有小提琴團員蔡瓊華、中提琴團員劉宇庭、張慕韜、楊新韵、大提琴團員呂家緯、低音提琴團員鮑佳旻、長笛團員施佳、小號團員陳彥兆,是個非常國際化,又充滿活力與熱情的樂團。由於團長特別禮遇音樂家,除了待遇優於ㄧ般的中國樂團外,還為離家來貴陽工作的外籍團員購置單身公寓提供住宿,排練時也有專屬豪華巴士接送,讓音樂家們得以放下雜務,專注於音樂演奏。這種種措施,放眼全世界,都非常少見!樂團創建5年多以來,每周在貴陽大劇院音樂廳提供一套新的音樂會曲目,幾年下來,逐漸地培養了一群有修養、有品味的聽眾,與貴陽交響樂團共同成長。


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本場指揮陳佐湟先生,1985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樂團指揮博士學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音樂藝術博士。陳先生指揮經歷豐富,演出活動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國享有極崇隆的聲望,是現任貴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中國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有別於我熟悉的音樂會方式,陳總監在每一首樂曲開始之前,都會詳盡的介紹樂曲內容,宛如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著聽眾們進入音樂的內涵之中。這次音樂會的曲目可說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項創舉,陳總監期許在第六個樂季末,為愛樂者們提供別緻的、罕見的音樂會型態。


                    音樂總監陳佐湟先生


             音樂會節目單


   
         
  
               演出人員簡介


在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中,緩緩地揭開了本場音樂會的序幕,管風琴的前奏引導著音樂的進行,樂團首席顧晨的小提琴獨奏,琴音悠揚、蕩氣迴腸、如泣如訴、扣人心弦。整個弦樂團一起低吟、一同高歌,呈現了排練時少有的精準度與深刻性,我想這就是現場音樂演出的魅力吧!


                           樂團首席顧晨



緊接著是普朗克的管風琴協奏曲,我們展現了自排練以來最好的成果,只有一小句音栓還是拉錯了,但無傷大雅,指揮和我都很滿意,共同完成了這高難度的挑戰。


下半場則是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這一首創作於1886年的第3號交響曲,因編制加入了管風琴而得名。第一樂章管風琴展現了宗教般的情懷,旋律神聖而優美;第二樂章則表現了管風琴凌駕樂團之上的磅礡氣勢,全曲在熱烈、激昂、興奮、凱旋的樂聲中結束...





在座無虛席的觀眾熱烈掌聲中,我再度出場,並演奏了巴赫最著名的d小調觸技曲,作為安可曲。曲終,ㄧㄧ向團員們致敬,謝謝他們這兩天緊湊的練習與配合,才能完成這艱鉅的任務,也為此貴陽之行「管風琴與管弦樂團音樂會」畫下了美好的句點。








此行接待我的樂團行政人員過青小姐,美麗大方、體貼負責,又非常能幹,除了帶我品嚐貴陽的傳統美食外,還幫我跑腿買餐點、處理雜事,使我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準備音樂會。副團長盛文強先生,更是從前置作業的書信往返,到電子風琴的資料提供,風琴技師的聯繫,每個環節都縝密安排,積極而有效率,讓這原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得以克服的挑戰,這場音樂會也成為我演奏生涯中最難忘、最寶貴的回憶!


                          左起:副團長盛文強、陳相瑜、音樂總監陳佐湟


                           行政人員過青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5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