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位於台北市仁愛路四段,由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捐助於2001年5月成立,以「提昇文化生活品質、健全藝術發展環境」為宗旨,具體落實企業回饋社會的使命。台新藝術中心所主辦的午間音樂會則於2006年首次舉行,每月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的音樂家演出,每場音樂會約五十分鐘,觀眾可以免費入場欣賞。經過十年的耕耘,在綠意盎然的仁愛路圓環ㄧ隅,[台新午間音樂會]已成為民眾欣賞音樂會的好去處,為充滿壓力的都會生活帶來美好的悠閒時光。
除了經典的樂曲、多元的演出組合外,主辦單位也期盼透過午間音樂會,喚起大家對本土作曲家及其音樂的重視,因而要求演出團體必須演出一首國人作品。我與林慧英老師於2016年11月18日應台新藝術中心的邀請,首次在[午間音樂會]中演出鋼琴四手聯彈。演出曲目包括:三首中國民歌、舒伯特F小調幻想曲,以及德布西的「小組曲」。其中三首中國民歌《孤雁》、《寒漠甘泉》、《馬車伕之戀》,即台灣客家籍的作曲家徐松榮老師所改編的作品。
作曲家徐松榮於民國30 年出生於苗栗縣頭份。他的父親年輕時即熱愛傳統戲曲,徐松榮在耳濡目染之下,很小便接觸傳統樂器。13 歲那一年,徐松榮偶然從收音機聽到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深受震撼,這是他第一次接觸西方古典音樂,從此立志要當個作曲家。徐松榮買了當時的流行歌本,並參考家中的舊電影唱片,自己摸索如何作曲。直到考上台北師範學校音樂科(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他才開始接受有系統的音樂訓練。師範學校音樂科畢業之後,徐松榮即展開穩定的教學生涯,一直到 60歲退休為止。但是「教師」只是徐松榮的職業,作曲才是他畢生的職志。
1960 年代作曲家許常惠號召台灣當代的作曲家們從事台灣的民歌採集活動,徐松榮也參與其中。除了民歌採集以外,他也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五人樂集」,舉辦各類型的作品發表會。1990 年代,在「本土化」的思潮影響下,徐松榮深感客家文化正快速的流失,乃立志要以自己的音樂專業為保存客家文化而努力。他以山歌做為創作素材,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優美的客家山歌的重視。身為國小老師的他也為中小學生音樂課吹奏的直笛創作、編曲四百首,是台灣作曲界的一個奇葩,直到民國101年去世為止,徐松榮ㄧ共創作了將近500首的作品。
由於徐松榮對民歌的重視,他也改編了許多中國各地的民謠,用藝術性的手法來呈現。這次演出的三首給鋼琴四手聯彈的作品,徐松榮運用了相同的作曲手法,第一聲部為主旋律,第二聲部則採用固定的、重覆性的伴奏音型(Ostinato)來襯托主旋律。《孤雁》是一首慢板的河北民謠,作品用緩慢的音型呈現孤寂、荒蕪的景象,孤雁其實孤兒的隱喻,所以音樂帶著淡淡的哀愁。第二首《寒漠甘泉》是西藏民謠,第二聲部連貫的三連音象徵著源源不絕湧流的泉水。第三首《馬車夫之戀》是川北民謠,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第二聲部固定的、加了重音的和弦進行,就像是達達的馬蹄聲,生動而俏皮。這些樂曲雖然非常短小,但極為精緻,充滿了意境。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6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