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管風琴 Q&A : 管風琴琴座上的按鈕是什麼功能?

Q11: 管風琴演奏台上的許多小按鈕是什麼功能?

A : 現代管風琴琴座上有許多按鈕,稱做「預設鈕」,這是因應浪漫派以降音樂中有許多的表情變化能快速切換而設置的。按鈕上通常標示數字順序,也有使用英文字母的。預設鈕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總預設鈕(General piston),涵蓋所有手鍵盤及腳鍵盤的音色變化;另一種是個別鍵盤的預設鈕,控制單一鍵盤的音栓變化。另有一組功能相同的總預設鈕在腳鍵盤前方,視演奏者的方便,使用手預設鈕或腳預設鈕。此外,有些琴還有向前(forward)或向後(backward)的按鈕,會依照號碼順序增或減,以簡化操作流程。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6WccUnco9455DGBjUbFfboKfx7HJp6ql
手鍵盤下方有白色預設鈕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FsdpW5GisXjDckS7N5p6vBXAfPKeuKEK
英文字母預設鈕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ORiUGmHCMynojOtFl9wNn5icI3tSGcJS
腳預設鈕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5uHDsFve9nTwLO-UIbfo6_VZ3fV_HlKZ
腳預設鈕



~2022-11-1~




微光古樂集《旭日東昇》音樂會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fHgatg3zwy10r08girvA0PC3sK1huDG_


微光古樂集成立於2019年,是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活躍的古樂團,2023年6月11日在台北國家演奏廳舉行《旭日東昇》巴赫小提琴和大鍵琴奏鳴曲系列音樂會,由大下詩央擔任巴洛克小提琴演奏,須藤真地子擔任大鍵琴演奏。演出曲目包括:巴赫B小調小提琴奏鳴曲,BWV1014;施梅爾策(Schmelzer)A大調夏康舞曲;佛洛貝格(Froberger)D小調大鍵琴觸技曲;畢伯(Biber)A大調模仿奏鳴曲;巴赫第1號G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BWV1001第一、第四樂章;布克斯特胡德(Buxtehude)G小調前奏曲,以及巴赫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BWV1016


《旭日東昇》音樂會使用的是德國Rainer Schütze公司製造的大鍵琴,並根據樂曲的需要,將A調成415Hz。巴洛克小提琴使用的是羊腸弦,另外,大下詩央也依據樂曲的風格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巴洛克弓來表現。整體而言,音色更清新自然、更純淨,聽起來很舒服,毫無壓迫感。


巴赫第1號G小調小提琴無伴奏組曲,BWV1001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品,也是音樂會常見的小提琴曲目。之前聽到的都是用現代小提琴演奏的版本,演奏家們多半會使用大量的左手抖音來表現濃厚深沈的音樂情感,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起來自然細膩,別有一番風味。


音樂會最有趣的曲目應該是畢伯的《A大調模仿奏鳴曲》,樂曲共分9段,分別是:快板、夜鶯、布穀鳥、青蛙、公雞與母雞、鵪鶉、貓、火槍手的進行曲、阿雷曼舞曲。他利用小提琴不同的技巧來模仿動物的聲音,這些技巧和語法不只是在當時非常創新,現在聽起來仍然新穎而有趣。


現代生活步調緊湊,環境充斥著各樣的噪音,聆聽古樂成為一種安慰和救贖,能減輕壓力,讓煩躁的心情得以沉澱。祝福微光古樂集如旭日東昇,持續發光發亮!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_gsdJg_51zylelZ97NCxpp_IS4BxkHiC


~2023-6-11~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台北聖約翰座堂管風琴介紹

台北聖約翰座堂坐落於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80號,是基督新校聖公會台灣教區的主教座堂。聖約翰座堂建造於1955年,仍保有傳統教堂的樣式,素雅秀氣。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d4cpH9v9Nk7l49v68nTpkxvAO7rFrkQu
教堂入口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2aoh2eMpmrEXp8_g-9nA9MuWsALm06Xm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69XI5oBKDO98WsijYr6NdwLyRosZPOB4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lx7St1qetyYJiBASCNsDccttYIWsQCN1
教堂外觀的彩繪玻璃


聖約翰座堂的管風琴是由法國Kern公司原廠承製,於2010年9月落成,並於2011年(建國100年)元旦首次公開亮相,舉行「新管風琴之夜」音樂會,這架琴也是台灣聖公會裝設的第一架管風琴,具有指標意義。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lueTxHoAsV60bZmqqWkIrseBtYPtaCYf
琴座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bnjeE79OpYF5_0Wc4jyXWjLb-QJk6KC
左側音栓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TuW2Tv42L-KL52qOvvGxUnC4X1PzoWd7
右側音栓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FMUC4HitP7zwAhYn8XGWXSJo7mDQu-iF
預設裝置


座堂管風琴有20支音栓、1170根音管、兩層手鍵盤,採機械式發聲,但配有預設鈕的裝置,功能相當齊備。音管分成兩部分,安置於聖壇的兩側,這在臺灣的教堂實屬罕見,琴座則放在右側。我有幸於2023年6月13日去參觀,並試彈這架很少對外開放的管風琴。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Vl7h8w5ima2JpWvFpMWC6j7VeRbnTtZc



這架琴有一個有趣的音栓叫“Zimbelstern”,會帶動音管上金屬材質的星星轉動,並發出鈴鐺的聲音,非常清脆悅耳。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HoqmEE8t_XqOvyMT3jz2Uf5tQMYYvwfr
金屬星星裝置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PAol4iq_3jn32G_ozHRdc_8uTUuRg_uT
琴身的鼓風裝置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q7czYKdbknhbDme-zed4NZLRQshgFaLV
作者攝於琴座前


延伸聆賞:https://youtu.be/XO5MPNAE18s



~2023-6-13~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北市國《涿鹿·夢蝶》音樂會有感


在聆賞了北市國《春之祭》音樂會的演出後,對樂團的創新與發展,以及精彩的演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馬上買了6月3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的《涿鹿·夢蝶》音樂會票券。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wC6NTGWIBi_xIdy9XvlYl3a7u2p12Gge


《涿鹿·夢蝶》音樂會由香港中樂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常任指揮周熙杰擔任指揮曲目很豐富,上半場有程大兆《雲崗印象》、彭修文《流水操》、朱雲嵩《涿鹿幻想》打擊協奏曲;下半場有顧嘉煇/黃霑(伍卓賢編曲)的《焚心似火》、顧嘉煇(伍卓賢編曲)《隨想曲》、何柳堂(彭修文編曲)《賽龍奪錦》,以及趙季平《莊周夢》大提琴協奏曲。


上半場的重頭戲是委託台藝大教授朱雲嵩創作、世界首演的《涿鹿幻想》打擊協奏曲,由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何鴻棋擔任打擊樂獨奏。何鴻棋老師特別擅長鼓類,精通傳統鼓樂、拉丁樂器,《涿鹿幻想》可說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作品。


《涿鹿幻想》敘述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的故事,何鴻棋老師擔任樂曲中的戰神蚩尤,獨奏以中西鼓類為主,包括了大鼓、傳統的排鼓、西方的爵士鼓,拉丁的康加鼓(conga)等。樂曲的開頭讓我聯想起霍斯特《行星組曲》第一段「戰爭使者」的《火星》,只不過「火星」使用5/4拍,而《涿鹿幻想》使用更常見、進行曲般的4/4拍。樂曲賦予擊樂演奏家很大的發揮空間,其中有許多精彩的即興片段,設計了許多特殊的音響來增加音樂的戲劇性。何老師充滿活力、渾身是勁,他就像一位音樂魔法師,不論使用鼓棒,或是徒手拍鼓,都精彩萬分,觀眾宛如親臨涿鹿之野,觀看黃帝與蚩尤大戰,是一次成功的首演。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84yaPsr8bs4YXY1xNHuq-w9P1-s1abEA
指揮周熙杰與擊樂家何鴻棋


下半場幾首改編的小品都各有特色,但最令人期待的還是由知名大提琴家王健擔任獨奏的《莊周夢》大提琴協奏曲。樂曲的靈感來自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為蝴蝶的故事,和我想像的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瀟灑自在、豁達無為的人生境界不太一樣,作曲家的《莊周夢》重點在描繪莊子寓言中虛實莫辨的夢境。


樂曲以平靜悠揚的簫獨奏做為開場,d小調的旋律抒情而帶著淡淡的感傷,非常優美,接著大提琴獨奏也展開歌唱般的旋律。中間段大提琴用快速的三連音模仿夢中輕快飛舞的蝴蝶,樂曲的情緒也逐漸熱烈高昂,之後突然嘎然而止,末段是大提琴的獨白,有如夢醒後對夢境的回憶。大提琴常常使用高把位演奏,又有許多非常快速的樂段,技巧難度相當高。我非常喜歡作曲家趙季平的配器方式,運用了許多樂器的獨奏做為聲部間的對話,藉此展現不同樂器的特性,其中簫和笙的獨奏,時而悠遠空靈、時而淒婉深情,非常動人。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Zg_iZJppg_2RP2t_5tSV-ZtPR_ox-N4-
大提琴家王健


過去多年鮮少聽國樂團的演出,非常驚訝台北市立國樂團已逐漸走出一條令人欣喜的道路,國樂團不是西方管弦樂團的複製品,也不再演奏動輒大齊奏的傳統音樂。委託創作賦予國樂新的活力,也讓國樂有更多的可能性,令人期待。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K8CrrLpDPD-mBkkz5njL3U9etI-_Roay
指揮與獨奏家們


~2023-6-4~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以詩說樂:《夢》陳相瑜作

https://drive.google.com/uc?export=view&id=1rvP1xVB4nCCEdAekOnkZ4NYHK_kEOW2t

輕舟搖曳
飄然而來
盈盈淺笑的妳

大海般的眼眸
訴說著
謎樣的信息

是生之狂喜
抑或
死亡的奧秘

是剎那的清明
還是
久長的幽冥

千風依依
杳然遠離

留下
朦朧地
永恆的
印記  


~2021-10-6~


註:詩作是根據德布西鋼琴作品《夢》而作,並緬懷2021年7月去世的一位好友。


©️2021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請勿盜用。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管風琴世界之最

最古老的管風琴:瑞士錫安山聖母院"燕巢"管風琴,(Basilique Notre-Dame de Valère, Sion, Switzerland),建於1435年。




最大的管風琴: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市政廳管風琴,建於1930年,7層鍵盤,1477個音栓,33112支音管。美國費城梅西百貨管風琴,建於1904年, 6層鍵盤,28604支音管,也是數一數二的。


大西洋城管風琴內部的巨型音管 

 

大西洋城管風琴琴座



梅西百貨管風琴
(Macy's  Wanamaker organ)




最大教堂的管風琴:美國加州水晶大教堂管風琴(Crystal Cathedral pipe organ),建於1982,16000支風管。




最大的機械式管風琴:德國呂北克聖瑪俐教堂「巴克斯特烏德」管風琴(Buxtehude Organ, Saint Maria, Lübeck, Germany)


                                 

      延伸聆賞:http://youtu.be/Zje5BvYqcf4



最大劇場管風琴:美國芝加哥體育館,建於1929年,6層鍵盤。1996年因改建儲存於倉庫,而不慎毀於大火中。






音量最大的管風琴:韓國麗水世博天塔(Sky Tower)管風琴,建於2012年。


                           
(Pipe organ of Yeosu Sky Tower)



最有名的管風琴:巴黎聖母院管風琴(Grand Orgue, Notre Dame de Paris),以及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巴赫管風琴」(J.S.Bach organ, St. Thomas, Leipzig, Germany)
     
      
巴黎聖母院管風琴
                                        延伸聆賞:http://youtu.be/8dQCvAQhIwA



                                       德國萊比錫聖多馬教堂「巴赫管風琴」

                                         延伸聆賞:http://youtu.be/xGNUsIxVKbE



最長64呎音管管風琴:美國紐澤西州大西洋城市政廳管風琴,建於1930年,7層鍵盤,1477個音栓,33112支音管。澳洲雪梨的Town Hall Grand Organ,建於1890年,也有64呎音管。






材質最特殊的管風琴:菲律賓竹風琴教堂(Las Pinãs Church),建於1824年,音管用竹子製成。另一座材質相當特殊的管風琴為美國加州私人收藏,大理石管風琴,建於2001年,琴座及音管皆為大理石材質。


              
延伸聆賞:http://youtu.be/7c1SM-ZMRzU(Bamboo organ, Philippines)




大理石材質管風琴



造型最奇特的管風琴


                                             美國加州迪士尼廳管風琴,建於2004年


法國巴黎近郊聖母院(Alp d'huez)掌型管風琴,建於1978年



最具設計理念的管風琴:日本東京藝術劇場管風琴,建於1991年。包含了外觀兩座,實際三座可旋轉式管風琴:文藝復興時期管風琴、巴洛克時期管風琴、浪漫及現代管風琴。共8層鍵盤,126個音栓,8262支音管。


浪漫及現代管風琴


文藝復興時期管風琴




最具現代感的管風琴


                                        德國慕尼黑Herz-Jesu Church管風琴,建於2004年


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 Overture Hall,建於2004年



地點最奇怪的管風琴:位於奧地利Kuftstein的"英雄管風琴"(hero organ),建於1931年,座落於一次大戰陣亡士兵英雄塚內,彈奏者需在距英雄塚100公尺外的琴座位置,透過廣播系統演奏。





另一座地點奇特的管風琴,則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Balboa Park 的公園"涼亭管風琴",建於1915年,2003年重修。



http://youtu.be/TV5NwBNtamY(Spreckels outdoor organ, San Diego, USA)



最具行動力的管風琴:德國Hoffmann公司製作的卡車管風琴,建於1998年,將管風琴裝在卡車裡面,可到處移動,再外接琴座演奏。




最有趣的管風琴:啤酒管風琴(Midi-controlled beer organ)





最有名且創作最多管風琴作品的作曲家


  J.S. Bach (1685-1750)



最常被演奏作品:巴赫 d小調觸技曲,作品565




作曲家最有名的管風琴作品

* 巴赫 《d小調觸曲,作品565》
* Buxtehude《Prelude,Fugue,and Chaconne》
* 莫札特 《f 小調幻想曲》
* 李斯特《B-A-C-H幻想曲與賦格》
* 法朗克《3首聖詠曲》
* 聖桑《管風琴》交響曲
* Marie-Charles Widor, 第5號交響曲,作品42《觸技曲》
* L. Vierne 《 西敏寺的鐘聲》
* Gigout 《b小調觸技曲》
* Reubke的《詩篇94奏鳴曲》
* Poulenc《g小調協奏曲》
* L.Boëllmann《歌德組曲-觸技曲》
* Rheinberger《F大調,作品137,管風琴協奏曲》
* Messiaen《基督升天》


~2014年5月~

* 以上照片來自網路。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以詩說樂:《月夜行》陳相瑜作

殷殷地
輕聲呼喚
妳我同行相伴

走過柳岸
春花漫漫

穿越林間
秋水盈盈

千迴百轉
駐足
凝望

等待我的
是前方
迤邐的微明



~2021-10-5~


註:詩作《月夜行》是根據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而作。影音連結:https://youtu.be/K5-IqJZPxQY




©️2021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請勿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