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晚上到台北市中山堂聆賞了由德國小提琴家維特哈絲(Antje Weithaas)擔任領奏/獨奏,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共同合作的 《重返1806-維特哈絲與TSO》音樂會,演出全場貝多芬的作品,依序為《科⾥奧蘭》序曲 ,作品62、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1、降B大調第4號交響曲,作品60 。
音樂會的標題為《重返1806》 ,因為1806年對貝多芬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他正處於創作的高峰時期,完成了第四號交響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等重要的作品,被音樂史家稱為他「最豐收的創作年」。這一年,貝多芬還與泰瑞莎公主訂婚,沉浸在愛河的喜悅之情也反映在他的音樂之中。《科里奧蘭》序曲則完成於隔年1807年。
《重返1806》音樂會TSO以30~40人的編制呈現,如實地還原古典時期交響樂團的規模。就我印象所及,這場音樂會可能是TSO第一次嘗試以無指揮、只有領奏的演出。台灣最早無指揮演出的團體應該是「台灣絃樂團」,之後也有Taiwan Connection,團員在無指揮下的演出需要更高度的專注以及更仔細地相互聆聽,這樣的演出型態能凝聚人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並感染現場的聽眾。
全場音樂會最具挑戰性又最動人的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維特哈絲的小提琴演奏充滿靈性,展現了貝多芬的詩意細膩與剛毅大器。獨白、內省式的樂句彷彿是對天堂的叩問,細如秋毫的旋律線在樂團靜謐的音色之上自由地迴旋,整個世界好像凝結了般,淨化了心靈。最特別的是,維特哈絲精心地安排讓每個樂章的裝飾奏都與常見的版本不同,第二樂章以定音鼓與小提琴對話的方式,戲劇性地銜接第三樂章,宛如從天堂滿載著活力回到人間,充滿喜悅與希望。
這是我聽過最具靈性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演出,感謝維特哈絲和TSO帶來這麼美好、動人的音樂!
~2025-9-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