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管風琴家族樂器:簧風琴(Harmonium)

                                     
Harmonium,簧風琴(或稱為腳踏風琴,俗稱風琴)是一種小型的鍵盤樂器,透過雙腳踩踏踏板鼓動風箱,使氣流震動活動簧片(free reed)而發聲。因為體積小不昂貴,又方便搬運,所以流行於19世紀的小型教堂及私人宅邸。常見的簧風琴有一個鍵盤,也有兩個鍵盤者,音域較一般的管風琴(pipe organ)窄,約3至5個八度,音色變化也有限,有些簧風琴會設有數量不等的音栓以增加音色的豐富性,有些則無。

                                       

   
                                      
       極盛時期華麗的簧風琴(網路照片)


Regal,可說是簧風琴的前身,是一種小型、手提式的風琴,琴身後面外接兩個風箱(bellow),氣流經過簧片(非音管)震動而發聲,流行於14到17世紀,在文藝復興時期最為盛行。小型的regal因為可摺疊成像一本書,故稱為「聖經簧風琴」(Bible regal)。



        古代簧風琴  regal  (網路照片)




德裔的哥本哈根大學生理學教授Christian Gottlieb Kratzenstein (1723–1795)被公認為是最早提出簧風琴活動簧片(free reed)發聲概念者。1810年法籍Gabriel Joseph Grenié (1756–1837)展示了類似簧風琴的樂器,稱之為orgue expressif (expressive organ),因其富有表情,可做漸強漸弱而得名。之後法國巴黎的Alexandre Debain(1809-1877)將orgue expressif 做改良,並且在1842將其改良的樂器申請專利,定名為harmonium。1854年Debain又增加控制音量大小的膝墊裝置(orgue mustel),使得音樂更有變化。


簧風琴在1850至1920年間被引入美國,並發展出吸入式風箱,Estey Organ 和Mason & Hamlin 是美國兩大簧風琴製造商。由於簧風琴搬運的便利性,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和保養成本,除了美洲外也陸續傳入亞洲其它地區,特別是1920年傳入印度後,更發展出迷你風琴。但到了1930年代中期,電子管風琴(hammond organ)被發明,由於它可以模仿真正管風琴的音色,價格也不高,再加上普羅大眾的音樂品味逐漸改變,簧風琴就漸趨沒落了。1950年代中期美國製造商停產簧風琴,到了1970年代義大利的公司也停產,簧風琴的輝煌歷史正式告終。

        
        
                   印度迷你風琴(網路照片)



除了小學音樂課曾彈過簧風琴外,作者迄今有三次演出簧風琴的經驗。第一次是在1997年12月,由民生報主辦,台南奇美博物館館藏的畫作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名為「女人頌」,配合展期,我有幸獲邀演奏其珍藏的古董簧風琴,做為期兩個月,前後八次的示範演出。

第二次演出簧風琴是在2011年5月,我參與國家交響樂團「一個嘆息,一個世界」音樂會,演出第二維也納樂派作曲家魏本(A.Webern,1883-1945)於1911-1913年間所創作的五首管弦樂小品,作品10。(http://youtu.be/CTn0Y016atE

這五首給小型樂團的小品,每首都是簡短、精心設計的樂曲,編制相當特別,有長笛、雙簧管、降E調豎笛、低音豎笛、法國號、小號、長號、打擊、曼陀鈴、吉他、鋼片琴、簧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這首樂曲另有弦樂三重奏、鋼琴、簧風琴的改編版本。

荀白克(A.Schönberg,1874-1951)曾對魏本作品做出這樣的評論:「我們必須瞭解這般簡潔的自我表達需要多少的克制。 每個驚鴻一瞥可擴展成一首詩;每個嘆息可發展為一部小說。」沒有反覆的旋律;寥寥數個動機,魏本企圖表達12音列富有張力及表情的聲響世界,以及樂器垂直併列或橫向串聯所創造出新的音質、色彩。這種簡練的音樂呈現,也挑戰聽者更深刻的音樂聆賞能力。魏本另有六首小品,作品6,也使用簧風琴。


2014年12月,我參與北市交製作,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的理察·史特勞斯歌劇「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Ariadne auf Naxos)演出,擔任簧風琴演奏。這首完成於1916年的歌劇,描述私人豪宅的晚宴中,莊嚴歌劇(opera seria)與輕鬆的喜歌劇(opera buffa)被主人當作娛興節目,安排一起演出的荒謬情形。有別於其它歌劇用大型樂團伴奏、大合唱團幫襯,這首歌劇的樂團編制較小,僅36人,每個聲部都有如演出室內樂般的吃重,相較於一般樂團,此歌劇要求更精確、更細膩的音樂表達。

簧風琴做為19世紀私人宅邸常見的鍵盤樂器,正好呼應了此部歌劇的劇情。簧風琴可做為獨奏、可擔任詠嘆調或宣敘調的伴奏、可烘托弦樂的音色、可加強樂團的低音、可讓音樂的和聲更加豐富飽滿等多重功能,使得這個傳統音樂會中少見的鍵盤樂器,在整齣歌劇中占有一個獨特的位置!http://youtu.be/_gjpv2Ehtro


        
                  歌劇演出所使用的簧風琴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5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