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管風琴演奏常見的迷思


管風琴,這個在台灣相對少見的樂器,自1987年台北國家音樂廳落成,廳內的管風琴啟用後,慢慢為國人所認識。但是由於管風琴音樂會不常舉行,一般聽眾對管風琴的演奏是好奇多、瞭解少。筆者就多年從事管風琴教學、演奏、考試評審、音樂會評鑒等所累積的一些看法和觀察,嘗試為管風琴演奏設立一個欣賞的標準,並探討一些演奏上常見的迷思。




1. 音色變化愈多愈好

每種樂器都有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具有悠久歷史的管風琴更是如此,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到浪漫時期,以至於現代,管風琴經歷了許多改良和變革,音色的選用必須符合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需求。管風琴的建置,更受到空間大小、用途、設計理念、預算多寡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每架琴都是獨一無二的,音色(由音栓控制)也不盡相同。若是譜上有音栓使用說明,演奏者必須就演奏用琴現有的音栓,儘可能符合樂譜上的要求來演奏,若是不然,也要選用音色相近的替代音色彈奏。但若是譜上沒有音色的建議時,演奏者就必須深入探討樂曲的風格、曲式、作曲手法等,做全面性的評估後,再做音栓的選用和變化。

常見台北國家音樂廳管風琴演奏會時,音栓助理左右來回不停地走動忙著拉音栓,這個畫面很干擾觀眾欣賞音樂,只覺得管風琴好複雜、好深奧,而無法進入音樂本身。永遠要銘記在心,音樂實質內涵才是演奏家要表達的重點,曲式、結構是音樂的骨架,音色只不過是外表,切勿本末倒置。




2. 彈愈大聲愈精彩

很多人認為管風琴音樂很吵,總是演奏得很大聲。殊不知管風琴這麼多的音管、音栓,就是讓它可以發揮無限可能,管風琴可喃喃低語,宛如祈禱;也可萬馬奔騰,像支軍隊。音量要多大?要使用多少音栓?還是得回歸對音樂的理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時譜上會出現full organ的說明。不同時期的音樂,full organ 代表不同的程度的音量、不一樣的音色組合,不能一味地把全部的音栓拉出來演奏。演奏full organ時,更要特別注意音色是否太髒太雜,與合唱團或管弦樂團合奏時,full organ的用法也和獨奏時的概念不盡相同。

筆者曾聽過梅湘的管風琴作品演出,演奏者從頭到尾都用full organ 演奏,導致塊狀或分解和絃完全無法分辨,就像看到一幅全黑的圖畫,毫無色彩可言、不知所云。另一次是巴赫《帕薩卡里亞舞曲》(passacaglia)的演出,演奏者從一開始就幾乎音量全開,無視於此舞曲的變奏特性及音樂進行的層次變化,13~15鐘的演奏長度,簡直就是疲勞轟炸!


3. 尾音拉愈長愈好

曾經聽過管風琴演奏者不考慮樂曲的架構及整體性,把每個樂段的尾音都拉得很長,有些音甚至又長又吵,以至於我坐立難安,對聽覺真是一種傷害。

音要拉多長?除了樂曲的結尾可視情況需要做明顯的延長外,基本上應照譜彈奏,勿任意或隨性的延長。但是遇到鍵盤的轉換、音量的強烈對比,或是段落明顯的變化時,可依樂曲的結構、音響的效果,使音稍做延長,讓音樂得以銜接自然、進行流暢。

音樂的感動來自音樂本身,任何與音樂沒有直接關聯的考量,都是矯飾,並不會增添音樂的內涵。


4. 要把音符彈斷開,才符合巴洛克音樂風格

巴洛克音樂的觸鍵(articulation)方式,是門學問,請參閱筆者另一篇文章「用現代鋼琴演奏巴洛克音樂常見的迷思」。常聽見把快速音群用斷奏方式演奏,導致樂句不連貫;更有把觸鍵與樂句(phrasing)的處理混為一談,以至於音樂支離破碎者。


5. 使用抖音音栓(tremulant stop),音樂就會優美

管風琴有一個特殊的音栓,稱為tremulant,本身不發聲,要與其它音栓並用,就會發出有如弦樂左手抖音(vibrato)效果的聲音。抖音音栓常與獨奏聲部的音色並用,使旋律更富有表情、更歌唱。但是抖音音栓必須慎用,它不適合用於禮拜中會眾所唱的聖詩。旋律若從單一聲部展開成多聲部,或轉為和絃式的進行,也不宜使用。此外,有些抖音音栓抖動幅度過大,不符合音樂的風格和品味;或與旋律所使用的音栓音色不搭時,就不應勉強使用,以免弄巧成拙。


6. 把管風琴當鋼琴彈

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是三種發聲原理截然不同的鍵盤樂器,其鍵盤技巧雖有相似之處或歷史的延續性,但仍有其個別差異,不能混為一談。一般而言,機械式管風琴的觸鍵較重,也會隨著音栓數的增加而琴鍵變重,電子式管風琴的觸鍵則輕得多;管風琴的觸鍵沒有鋼琴琴槌擊打琴弦時重力與速度的考量;另外,由於沒有踏板輔助,圓滑奏(legato)技巧的要求也較鋼琴高。所以彈奏管風琴時,要特別注意手指力量的控制、指法的轉換,以及手腕的放鬆與運用。

此外,流行於浪漫時期以後的鋼琴,其現代指法的概念,運用於巴洛克,甚至更早的文藝復興時期管風琴音樂,亦不全然恰當。管風琴音樂的創作技巧,也和鋼琴音樂有所區別,一定要多深入體會樂器的獨特性,才不會把管風琴當成多了腳鍵盤的鋼琴來演奏。


艾靈頓公爵曾說:世上只有「美好的音樂」和「不那麼美好的音樂」兩種音樂。不管任何樂派、任何樂器,音樂都有其不變的組成要素,諸如:速度、拍號、調性、旋律、節奏、和聲等,作曲手法或有不同,音樂美學理念也會改變,但是仍有其一貫脈絡可循,音樂演奏方式要能突顯樂器的特性、符合音樂的風格、達到「美好的音樂」之標準,管風琴的演奏不會也不應該是個例外!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5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