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在電影中遇見古典音樂:交響人生—Le Concert



圖片來源:http://ppt.cc/Hb57

  

音樂片「交響人生」 ( Le Concert ),是由哈杜•米赫羅(Radu Mihaileanu) 於2009年所執導拍攝的法語片。




圖片來源:http://ppt.cc/Pah- 


劇情摘要:安德烈‧菲利波夫(Aleksei Guskov飾)30年前原是一位頗富聲望的樂團指揮大師,因為在前蘇聯統治的鐵幕時期遭受政治迫害,而淪為打掃音樂廳的清潔工,但是他內心從來沒有放棄他所熱愛的音樂,以及那個重返舞台指揮音樂的夢想。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攔截了一封來自法國音樂會演出邀約的傳真信函,於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招兵買馬,從他過去合作過的吉普賽、猶太裔、法裔等樂團團員中徵召了一群人,組成了一個雜牌樂團,浩浩蕩蕩的前往法國夏特雷劇院 (Théâtre du Châtelet) 演出。除了這個樂團外,他特別指定當紅的俄國年輕女小提琴家安-瑪俐 (Mélannie Laurent 飾)隨行,一同合作演出協奏曲。原來這音樂會的背後,還牽扯出這位美麗小提琴家的身世之謎...



主題音樂: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這首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與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孟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列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樂曲創作於1878年,處於人生低潮的柴可夫斯基 (1840-1893),正在瑞士接受憂鬱症的治療,企圖從他失敗的婚姻陰影中走出來。



圖片來源:http://ppt.cc/fMSB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 (Allegro moderato) ; 第二樂章,行板 (Canzonetta: Andante) ; 第三樂章,終曲:很快的快板 (Finale : Allegro vivacissimo)。由於此曲的技巧難度極高,幾經波折,才在1881年12月於維也納首演,由Adolph Brodsky 擔任小提琴獨奏,柴可夫斯基之後也將此曲題獻給Brodsky。這首家喻戶曉、當今小提琴家必須挑戰的協奏曲,首演當時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柴可夫斯基創作此曲的心路歷,也暗喻了劇中的指揮家安德烈起伏跌宕的人生。



圖片來源:http://ppt.cc/nJK2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4 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