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瑜翻譯編輯(取材自紐約時報W.A.Sheppard文章,2012年 6月19日)
2011年的冬天,任教於威廉學院(Williams College)的音樂學者薛帕德(W. Anthony Sheppard)走進位於美國紐澤西州的莫里斯博物館(Morris Museum)參觀精巧的瑞士音樂盒時,意外地解開了幾十年來音樂學上的謎團...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G.Puccini, 1858-1924)以中國為場景所作的歌劇《杜蘭朵》中使用了中國歌曲《茉莉花》,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是他1904年發表以日本為背景的《蝴蝶夫人》中使用的兩首日本曲調卻來源不詳。幾十年來音樂學者們努力拼湊普契尼可能接觸過的日本歌曲,莫里斯博物館裡的音樂盒給了薛帕德教授靈感,他驚訝地發現這兩齣歌劇曲調的來源有密切的關聯性。
根據記載,普契尼曾於1920年在友人法西尼(Baron Edoardo Fassini- Camossi)位於義大利Bagni di Lucca 的家中接觸過來自中國的音樂盒。法西尼曾於1900年參與八國聯軍鎮壓中國義和團,這個音樂盒很可能是戰利品拍賣會上的紀念品。法西尼的音樂盒目前被義大利籍的Lionello Ghiotti私人收藏,音樂盒裡有歌劇《杜蘭朵》中的三首歌曲,也包含了最有名的《茉莉花》。而莫里斯博物館的這個音樂盒則來自收藏家吉尼斯(Murtogh D. Guinness)的捐贈,音樂盒裡除了《杜蘭朵》中的兩首曲調外,還有《蝴蝶夫人》的主題歌曲。「吉尼斯」音樂盒顯示了1901年左右普契尼不但在《蝴蝶夫人》使用了幾首日本流行曲調“Sakura, Sakura” , “Miya Sama”,同時也採用了中國音樂。
這個瑞士音樂盒是吉尼斯於1960年左右購得的,製造於1877年,共有6首歌曲。音樂盒上印有中國上海百貨公司的名稱以及位於羅馬的維修商家店名和地址,顯示出這音樂盒是從中國送回義大利的。根據英國音樂盒協會理事長Arthur Cunliffe的說法,過去30年登記的音樂盒超過一萬個,但只有13個音樂盒有中國曲調,其中又只有莫里斯博物館的「吉尼斯」音樂盒與普契尼的歌劇音樂完全相符。「吉尼斯」音樂盒的紙卷上有中文書寫的歌名及英文翻譯,《蝴蝶夫人》的主題曲旁標註著“She Pah Moh“,應該是“Shiba Mo” ,也就是《十八摸》(The 18 Touches),這首帶點情色意涵的中國民謠《十八摸》描述歌頌女人身體的18個部位。
《十八摸》的旋律主要出現在藝伎蝴蝶夫人將自己呈獻在美國夫婿平克頓(Lieutenant Pinkerton)面前時,顯示了普契尼知道這首歌曲的內容。這個曲調在第一幕的高潮—愛的二重唱(Love duet)時再度出現,而蝴蝶夫人所唱的調性與「吉尼斯」音樂盒的相同。學者們曾讚譽普契尼創作的《蝴蝶夫人》具有「日本管弦樂語法」,其實這部作品中《十八摸》曲調的處理更接近音樂盒的聲音,例如:第二幕蝴蝶夫人於破曉時分等待夫婿歸來時旋律以快速片段伴隨著鳥叫聲的方式呈現。此外,「吉尼斯」音樂盒中的另一首旋律也出現在蝴蝶夫人父親死亡的音樂中。法西尼與普契尼兩人是舊識,普契尼很可能在創作《蝴蝶夫人》之前曾在法西尼家中聽過如今收藏在莫里斯博物館的「吉尼斯」音樂盒,《十八摸》具爭議的情色意涵也成為普契尼創作《蝴蝶夫人》時一個私密而隱晦的玩笑。
認識了《蝴蝶夫人》曲調中的情色背景及機械性(音樂盒)的聲音來源,增添了我們對這齣歌劇情感上的想像,有助於我們體會這場異國婚姻的悲劇,更讓我們瞭解普契尼因著對遙遠東方文化的嚮往,進而創作了這兩齣關係緊密的歌劇。《杜蘭朵》開場的幾小節似乎運用了《蝴蝶夫人》最後剩下的幾小節,《蝴蝶夫人》第二個神秘音樂動機也以些微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杜蘭朵》Emperor’s hymn中。我們或許可以大膽地臆測早在1904年創作《蝴蝶夫人》時,普契尼已在腦海裡構思《杜蘭朵》了。
「吉尼斯」音樂盒的來源與普契尼歌劇中的角色同樣引人入勝。19世紀中葉西方對中國音樂的認識主要是透過法國耶穌會修士的文字記載,但並沒有耶穌會的修士接觸過民謠《十八摸》。現存內含《十八摸》曲調的音樂盒共有10個,其中一個由博費(Frederic Bovet)於1845年帶到歐洲。博費是小提琴家、作曲家兼樂譜出版商,來自成功的瑞士鐘表商家族,他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擔任法國副領事。為了擴張出口市場,博費決定販售內含中國音樂的音樂盒,將它們賣到中國。博費鐘表公司因而在廣州、澳門皆有據點,成為跨國企業,《茉莉花》也因此成了在歐洲最知名的中國民謠,但普契尼所接觸到的《茉莉花》在音樂盒上旋律標示為 “Sinfa” (Fresh Flowers)。
「茉莉花」最早出現在《杜蘭朵》男童合唱裡,由舞台外的薩克斯風伴奏。薩克斯風的音色與「吉尼斯」音樂盒裡的聲音相近,顯示了音樂盒的曲調是普契尼歌劇創作的靈感泉源。《茉莉花》出現在普契尼《杜蘭朵》中,也代表了普契尼深信這首歌曲代表了中國音樂。華裔知名作曲家譚盾受到普契尼的啟發,在《交響曲1997》(Symphony 1997)也使用「茉莉花」的曲調來紀念香港的回歸,2008年北京奧運頒獎典禮音樂中也加入《茉莉花》,透過大師們的創作,這首優美的歌曲將會世世代代地流傳。
* 本文版權為陳相瑜所有,若轉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2018Copyright by Hsiang-Yu Ch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